寫一下出社會後,對於省錢跟花錢的心得。

省錢

省錢其實是很微妙的概念,但我就簡單總結一下心得。字太多不好讀。

首先,把錢壓到「自己能承擔的最低程度」。 這裡面不包含妥協下的「額外開銷」,也就是自己「負擔得起」,所以繼續承擔的花費。

因為「負擔得起」就繼續承擔的話,代表錢有多少這種費用上限就多少,也就很難有餘裕。

其次,盡量避免消費行為掛勾在信用卡上。 第一是直接開銷,因為當前負擔得了,不代表當月負擔得了。用現金才會被迫知道節制。 第二是訂閱內容,就算不是直接開銷,最後也是算在帳單上。

信用卡的循環利率大約是10%以上,這代表當月無法付清時,下個月要多付「上個月全額的10%」。 也就是說,為了5000元沒付清的卡費,可能要多付上個月卡費27000的10% = 2700。

建議是只把最低限度的訂閱掛在信用卡,或甚至完全不放在信用卡上。 因為覺得薪水夠多就掛大量訂閱,之後很容易被累積起來的費用壓垮。

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,有效的控制額外開銷,固定在一定費用以下,花費量就會控制下來。

開銷

再來,日常開銷會分成餐費、交通費、生活費。

吃飯能找到最低的可以低到120元以內,80食物40飲料。 連便利商店都可以做出這種組合。 如果會餓的話那也沒辦法,起碼吃不飽餓不死做到節流。

交通費…台北的話可以辦個月票, 想辦法一個月擠出1200現金,整個月可以少花好幾百。

生活費的話,比如買咖啡或濕紙巾,第二件減價就買, 然後訂個不誇張的價格,比如兩罐咖啡60以內,一天一罐。

每日開銷可以訂個上限,比如200,避免開銷氾濫。 只要多一些點心、消夜、有的沒的,每天可能吃一吃就三四百。 這部分做到節流會很有幫助。

分類:

更新時間: